粗略估计,我国从事农业从业人口的比例为20%-30%,而美国、德国、日本等等这样的发达国家,农业从业人口仅为1%-3%,所以我们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还是有很大的“富余空间”的。但随着城镇化的继续,未来农业从业人口会继续减低。而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就会不可避免地要解决农业用工的问题。
我们接触过很多大型农户和农业生产企业,在农忙的时候,无论是春播还是秋收,都会雇用大量的农业季节工,而现在很多地方甚至高日薪都很难雇用到人了——这是农业生产成本激增最后不得不用机械化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成本太高。
撒肥:从机械化向智能化迈进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句广为流传的农谚,说明了肥料在农业生产当中的重要作用。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和种子一样,对粮食增产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传统农业小规模种植模式下,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是采用人工手动施肥,种植户施肥主要凭各自经验,施多施少全靠手感,而且每个人都不一样——这就是我国每年化肥施用量超过4000万吨,但化肥的利用率极为低下的原因,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农产品质量,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畜健康。因此科学合理适量地施肥势在必行,机械化作业的撒肥机成为的农业科技发展第一阶段的农机装备。
撒肥机——机械化施肥的优点是:效率高,一台撒肥机能抵上几十个人工;撒播均匀,每亩的撒播量可以调节,能量化(机器设备这种量化是相对稳定且固化不变的,不像人工撒播那样没有标准、全靠手感,这就是机器和人的区别)。撒肥机的好处毋庸置疑,但是早期的撒肥机大多比较小,制造简单粗糙。很多简易的撒肥机,根本没有精准调节的功能,无论你撒什么样的肥料,只是简单地把肥料撒出去就算完成任务,别提均匀度和精准度了。我曾在一些农场看到的撒肥机性能与做工非常差,有的就是老百姓自己焊个斗子做出来的,根本就没有均匀和精准撒肥的概念——这不仅是肥料和效率浪费的问题,同时对环境也不利。
随着农业规模化水平的提高,撒肥机越来越有了用武之地,所以,福克思德科技在2011年引进欧洲技术,而后投资孵化了一家专业从事撒肥机研发制造的工厂——“黑森机械”,研发生产各种类型和功能的撒肥机,可以精准地控制撒播的幅宽和下肥量。产品既有悬挂式的也有牵引式的;有单盘、双盘的,还有摆动式的;撒播面宽可从几米到50多米之间进行调节,1台大一点的设备能一天撒播1500-2000亩地;具有非常丰富的农业生产使用场景,无论是旱田还是水田,果园还是牧草;而且还能撒播水稻、小麦、燕麦、牧草等各种种子;还可撒鼠药、撒融雪剂等…… 用途很广。由于对自我的标准要求很高,主要对标的是德国,法国的先进产品,致力于进口高端撒肥机的国产替代,且核心零配件、控制系统皆选用的国内外知名品牌,所以其产品质量和品牌力远超国内同类产品,不到十年的市场耕耘,产品已经遍及大江南北,在全国各地发挥作用,并且还出口到了东南亚、大洋洲、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撒肥机,不仅要撒得远,还要撒得均匀、准确到位。节肥高效,是衡量撒肥机的重要指标。而更进一步的提升是测土配方变量施肥的发展。
传统的撒肥机,主要依靠机械式定量给肥,然后将机械定量流出的肥料,以设定的范围均匀在撒播到田地里,但是还是会有少许误差。如果更进一步,就是称重施肥,通过电子元器件把需要实际撒播到地里的肥料量秤出来,精准定量,这样确保化肥的使用量符合用户的需求和标准。而测土配方是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测定以及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针对性配方肥料,不是降低化肥使用量,而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测土配方变量施肥技术能够降低化肥使用量,能有效防止过量使用化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未来的撒肥机,不仅可以做到精确称量给肥,还可以依据测土配方,通过卫星定位和控制,想在哪块地撒多或者撒少,都可以。
黑森机械的撒肥机研发人员提到:“虽然国内的用户要求还没有那么高,但是我们已经在进一步研发更高要求的撒肥机,比如更大的抛撒宽度、更高的作业效率、更加均匀精准、自动化控制上更加人性化,更加简便—— 我们将在2024年国际农机展全新展出升级版高效撒肥机,撒肥宽度达到约50米,肥量精准调节,施肥效率更高!
过去的十年,国产撒肥机完成了机械化、自动化的过程,再进一步就是智能化了。黑森机械的研发人员曾经在手机上展示了一个效果图,让我们感受到国产撒肥机走向更高品质、更高技术,向智能化升级迭代正日趋演变为现实。